close

孔子是耳熟能詳的名詞,以前國中最痛恨國文了!每次都是文言文搞死我.....
不過也因為經過國中的文言文洗禮才知道最偉大的至聖先師是孔夫子



這部孔子的預告出來的時候我就很想帶我妹去看,感覺對她學業有幫助XDD
當我看完時我也才解孔子跟他的弟子是有多麼深的革命情感啊!(顏回那段我哭了)
我覺得孔子很好看,也很有正面的教育意義,只是劇中很多饒舌的文言文我聽不大懂就是

人們因這本書而瞭解我,也因這本書而誤解我

孔子(周潤發飾)
人生智慧所創出的學說,穿透中國兩千五百年歷史,創造出古今中外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哲學!
本片描述孔子五十一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他七十三歲病逝的經歷。
 
他為了尋找機會實現政治主張,帶著子路、子貢、顏回等弟子周遊列國。
但理想的背後充滿國家爭霸的權謀、宮廷政治的黑暗!

本片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遊列國、子見南子、陳蔡被圍、孔子回國以及韋編三絕等改編而成。
高大威猛習六藝會武功的孔子,與南子(周迅飾)有段緋聞的孔子,磅礡慘烈的齊魯大戰,將是2010
年初最受期待的華語史詩鉅作!

孔子政治生涯的最高潮是就電影中所交代的是四件大事:

1、  周禮治治理中都取得成功。

2、在夾穀會盟中挫敗齊國,為魯國收復失地。

3、發起墮三都,削家臣的舉措。(隳三都)

4、親自指揮了武子台平叛的戰鬥。




電影裡,南子對孔子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所受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關於南子被刺,這是歷史資料中所沒有的。這個情節主要是出自胡玫導演的創意。
因為她認
為,劇情發展到此需要有點打破時空的浪漫和抒情,否則整部電影氣氛就太嚴肅、太沉悶。
所以她特別安排設置了南子被射中箭的一個情節。

的確,在實際歷史中,並沒有這故事。但是根據歷史,衛太子蒯聵確實曾經派人行刺南子而未遂,這是有記載的。
《孔子》電影中也僅交代南子中了箭,並沒有說她是何時被刺,以及
死或沒死。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

在電影《孔子》拍攝完成後的剪輯階段,曾經有歷史學家看了這個鏡頭後建議胡導剪去
導堅決不同意,她表示不能剪,她說這裏需要一點浪漫的東西。


還有一處情節也是虛構的,就是顏回為救書而在黃河的冰水中被淹死。
這個情節是胡玫導演
和江奇濤先生所構思設計的創意。
寫成劇本後,曾經有歷史學家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事情
不應該虛構,建議胡導不要拍。
而胡玫導演認為:影視畢竟是藝術創作,某些符合於歷史邏
輯的推想和虛構是允許的,藝術總不能絕對地吻合於歷史。
何況,歷史中也並沒有記載顏回
究竟是怎樣死去的。
因此,她堅持了對這個情節的拍攝,而且為拍攝這個鏡頭花了不少錢。
電影完成後,實際效果也證明,這個鏡頭成為電影中最感人的段落之一。




有人認為,電影中的那場奴隸殉葬,以及宮廷上辯論人殉該不該廢除,是編劇虛構出來的。
子路救奴的故事確實是虛構的。但是孔子與公山狃(歷史中叫公山不狃)
在宮廷上辯論的內容(孔子問他是否願意以身作則去殉葬),則是有史料根據的(見《禮記檀弓》)。
只是那場辯論,在歷史中並不是發生在孔子和公山狃之間,而是發生在孔子在陳國的一個貴族弟子的家人之間。
我們借用了這個辯論的故事,而把它移植到孔子與公山狃身上了。
必須指出,在春秋時代,許多國家仍存在著以活人殺殉和獻犧的野蠻遺俗。
孔子編撰《詩經》時,就收錄了不久前時代秦穆公用武士陪葬引起國人譴責和悲情的悲歌。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上,人們才會理解,
當時孔子提出“仁者愛人”的思想,“天地間,人為貴”的“仁和”以及“和而不同”人道主義思想,是多麼地前衛和可貴!

還有一些細節,例如魯國宮廷中的鬥雞,也具有歷史根據,因為當時魯國貴族中確實流行著鬥雞賭博這種風尚。


《孔子》電影中的政治人物,也都有真實人物為原型。
在影片中的孔門弟子中,斷臂弟子漆思弓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但這個獨臂殘疾弟子其實也有一個真人為背景,就是馯臂子弓。
另一個向季孫氏出賣情報的孔門弟子,就是背叛孔子的那個猶大式人物公伯寮。這個人物也並不是編劇所虛構出來的人物。
在《左傳》、《論語》和《史記》中,都記述了這個人向季孫氏告密講子路壞話,從而危害孔子之事。
只是真實的弟子公伯寮,並不是給孔子趕馬車的人而已。

至於孔子派懂軍事的弟子冉求回國救魯,指揮齊魯大戰等,都是歷史中發生過的真實故事。

根據胡玫導演的指示,我們把《孔子》編劇時所依據和使用的重要歷史資料以及文獻來源,一一整理出來予以發表。

從而使人們瞭解:《孔子》這部電影的主要情節故事,並非出於編劇們的編造和虛構,
而確實是一部以歷史素材為依託,嚴格地忠實於歷史中孔子真實生平經歷的一部嚴肅作品。
在這個意義上,稱之為“史詩”性作品,是當之無愧的!


以上出處自孔子電影編劇說明  

按這→ 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ina7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